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古典诗词

学院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文化 >> 教师心语 >> 正文
​屈雅君:今生一件事 (节选)
更新时间:2017-04-01 10:38:46
    想想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亲手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妇女博物馆。
    说起这博物馆的出生成长,真是苦难又蹉跎。在女人世界,它由多少纤细的手臂高高擎起,经多少柔软的身体款款暖热,又被多少聪慧的心灵点点浸润……、
    与其说它是我后半生的功课,不如说是一个太过沉重的心结。13年前,我从一个女人手里接过它,就像套上了一副枷,从此走入另一种人生。
新交故知
    那得从1996年说起。热天里,李小江在郑州办了一个妇女理论培训班,参加的人很多,她们中间多数是日后在中国妇女研究领域翻云弄雨的人物,毫不惭愧地说,我应该也算一个。
    培训班是李小江的独角戏。她讲了很多,讲得很累。我作为新上路的妇女研究学人,无论是被激发出的兴趣还是从中受到的启发,都超过以往和日后的许多学术聚会。我边听边提问,问题很多也够尖锐(这中间大概也有自我表现欲的驱使),我永远这样开头:“李老师,我有一个困惑……”以至于小江看到我举手就头痛:“雅君,你的困惑怎么那么多呀!”这种挑衅或者说是交锋,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其实我与小江是河南大学校友,同出身于中文系,在校时我读77级本科,她是78级硕士生。那时,研究生是凤毛麟角,中文系没人不注意到那个颀长而挺拔、脸庞黝黑、喜欢把头发绾成一个巻儿的女研究生,都知道她是外国文学专业的,而且还是当时校党委书记李林的女儿——其知名度可以想见。当然,我们认得她,她并不认得我们。培训班上彼此重新结识,自然有许多共同关注的话题。言谈中感到,她与所就职的郑州大学因女子学院的事有一些矛盾,与全国妇联之间有些纠葛和误解,甚至还惹上了不小的政治麻烦……总之,她在河南过得很不快乐,有意调离。我对她说,你知道陕西师大现任校长是谁吗?赵世超,咱们老河南师大的,你应该认得他。到陕西师大来吧!她眼睛快速闪了一下,并没有回答我。
    回校后,我找赵世超说了此事,校长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给李小江,欢迎她来陕西师大。
    无论是赵校长,还是我,甚至李小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纸书信,虽然最终并没能改变李小江个人的生命轨迹,却决定了一座博物馆的命运,它应该被写入中国妇女史。
沉重馅饼
    调动的事复杂而曲折。小江提出先以陕西师大女性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的身份进入,正式调动的事随后慢慢做。与她一起来的,还有400多件妇女人类学藏品,那是李小江带着她的团队用了五、六年时间收集起来宝贝,原来一直放在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曾经举办过展览。
    学校专门在校区的黄金位置——图书馆为这些藏品腾出一间60平米的屋子。地方是小了点,可以说小得可怜,但在当时师大的条件,应该说表达了最大的诚意。这些藏品的到来,对陕西师范大学来说无异于天上掉下的馅饼,可是对于另一方——李小江在河南的团队,特别是河南省妇干校一路跟她走来的女人们(包括对妇干校本身),却是这一生一世难以抚平的创伤。她们一行几个志愿者(梁军、董琳、隋红、许孔玲)随东西一起过来。跟她们照面时,那复杂的表情我至今难忘,既有礼貌的笑容,也有无名的怨忿。即使这样,她们拒绝我们的人帮忙,坚持自己布展。而且关起门来不让我看,能够想象,她们是压抑着割舍的伤痛,怀揣十二万分的不情愿,精心打扮起一个完整的,靓丽的妇女博物馆,她们要将它最迷人的风姿展示给我,展示给陕西师大。
    第一批参观者是文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梁军声情并茂的讲解,让我记住了每一句话,我后来一直用这种讲解风格培训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不要稿子,不要背诵,完全凭着对展品的熟知和挚爱,如数家珍,一气呵成,并且依具体情境随机变化发挥,永不重复。
    五个女人是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离开的,悲怨和不舍自不必说,还有希翼,还有对未知前途的忧虑。完全像一位将女儿打扮起来送上花轿的母亲的心情。我的内心也很复杂,在强烈的、巨大的欢悦背后,是挥之不去深深的愧疚——谁都清楚我们是这些藏品的被动接受者,但毕竟客观上是夺人所爱!那一刻,我在心里发狠:无论如何要对得起这些人,我将让她们深信,这场迁徙对李小江和她的团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要令她们打心眼里承认,做妇女博物馆,我是最佳人选,没有人能够替代,我要使她们欣慰地看到,她们的感情没有白白付出。她们将因这项自己亲手奠基的事业而获不朽。
    为了这个誓言,我不想对人说我到底付出了多少,因为那是满心愿意的,没有什么可委曲埋怨的,更谈不上辛劳,有的只是成就感和深深的谢意。我要感谢这个博物馆,它让我所有才华、智慧、体能、潜质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挥洒,让我的感情有了停泊地。
水穷之处
   “女人做事难”,这是一句很矫情、很俗套的话。但是,身为女人,去做属于女人的事,那才真叫一个难!这话一点也不矫情。那时在社会上,如果你对人说你的工作跟妇女有关,对方立刻会说:噢,明白,你是妇联的……(这本身就是对妇联的偏见和歧视);如果你对人说你在高校里的研究跟妇女有关,对方就坚决地认为你是别的什么都干不了,才拿女人那点事儿去骗粥喝,那眼神里、那口气中有的是掩饰不住的轻蔑。记得当时系里有位硕导,在一次答辩会上,借一个学生的论文题目发泄对我的不满:“咱们系里有一位老师居然搞什么女性文学,真是可笑……”被我的几个赶去凑趣的研究生听个正着……这话要说我不在乎,绝对是虚伪,可事隔多年理性地看这件事,我更相信他不是冲着我个人来的,可能女人这个性别在他眼中太轻贱了。
    博物馆从来就不是一个能赚钱的项目(当然,故宫兵马俑应另当别论),谁要是指望依靠建一座博物馆自养,一定血本无归。幸好我从一开始就清楚这一点,所以坚定地走公益道路,绝不动靠门票收益的念头,哪怕是在最最贫穷的时候,也从未卖过一张门票。我的思路是:先试展起来,接待参观者,渐渐扩大社会影响。再通过影响力来争取学校的支持。但是,每周半天的开馆时间能接待多少人呢?没有宣传经费,谁又知道它呢?从1997年10月到2002年春这段筹建期,是它的最低潮,它的火花只在小江刚来陕西师大那个瞬间燃烧过,随后便渐渐暗淡下来,到了2000年前后,基本上完全熄灭。在李小江任兼职教授的近两年时间里,她自己没有领过工资,而是让我领了后用于筹建、试展的开销。除展柜、遮光布、清洁用品、办公用品之外,我每月还拿出50元作为每周值一次班的志愿者的工作补贴。这笔经费随着李小江兼职期满而完全终结,这个处于筹建期的博物馆,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绝地重生
    东西是学校接收的,可地方是用的人家图书馆的。这些东西要是闹出了动静,在学校受了宠,图书馆自然会以礼相待,可是当建馆的事开始灰溜溜地走下坡路,人家凭什么白让你占房子?或者说你有什么资格占人家这那么宝贵的房子呢?终于,在事情过去4年半,在图书馆的忍耐到达极限的时候,找我摊牌了。说:“我们要开展一项什么什么工作,需要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地方,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真对不起,这房子你们也占了这么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给我们腾出来……”说真的,人家即使不找,咱自己都怪不好意思的,人家豁出脸挑明了,咱除了卷包滚蛋还能有什么话说?
    我也觉得时候到了——正式建馆的时候到了。李小江的政治麻烦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冷却得差不多。图书馆撵我,我就有了充分的理由找校长要地方。当然,不是从一个60平米的房子搬进另一个60平米,地方必须扩大,必须像一个博物馆的样子。我4年没向学校张口,这一出口,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一夜未眠。将主要藏品的照片反复整理、挑选、编排成册。准备展示给校长(4年来,他还从未见过这些东西)。反复构思着谈话策略:见到校长后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说,他要是这样说我怎么办,他那样的话我又怎么应对……
    事先并未预约,径直推开了校长的门,他正忙着——校长永远都忙。我说:“赵校长,我有一件要紧的事,请给我一分钟!”这话他无论如何都拒绝不了。我于是像炒豆子似地抢着说:“图书馆要我搬家,我往哪搬那,这些东西都是无比珍贵的文物,我又不能搬家里去。你要是不给地方,我就干脆跟小江商量商量看哪个学校想要就送人算了。”校长问:到底都是些什么东西呀,我一直没顾得上去看……,我立刻说:给我五分钟,我给你好好介绍一下……校长噗嗤笑了,你倒是变得快,这么一会儿就涨到5分钟了!说话间,我已将相册摊在他面前,指着照片一件一件地讲解:这几件女书作品的最后传人都已经去世……这件筒裙上记录着这个民族很久以前的一次大迁徙……这五彩的衣服每种颜色都有特殊含义……这条手织被面实际上是一封情书……没用到5分钟,校长就说,好了不用讲了,明天去你那里实地看看再说。我成功了第一步!
    我随即来到这间小小的展室,细心演练着明天的每一句讲解词。还花了特别的心思:校长是学历史的,我应该更多地从历史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妇女角度)介绍这些藏品。此外,我还要特别让他注意到,这间展室对于这些东西来说是多么多么小——那些衣服都是叠在一起,无法展示……总之,该想到的都想到了。
    至今记得那个早春,天气特别冷,一大早,我等在图书馆门前,远远看见校长领着资产处长来了。我心中一热:有门!讲解自然是十二分地成功。校长与处长现场拍板:将学子食府刚刚腾空的几间房子划出来作博物馆。校长问,三间够不够?我说不够,五部分内容,需要五间,另外还需要一间办公室,一共六间。处长说,六间太多了吧,五间怎么样?我说五间不够。就这样,我像中了头彩一样,一下子拥有了六间房子,每间30多平米,差不多200多平米了!
    接下来是装修,我向校长的提交了16万预算,校长说太多,只给一半。一半就一半。六间房子需要将间壁打通、封门、粉刷、加防盗门、加防护窗网、做橱窗、展板、展台、展柜、买壁纸、垫布,还有照片的放大制作、解说词的撰写和翻译……每一样都由我全程操持。七苛八扣、因陋就简,带着我的研究生不分昼夜地忙了整整两个月。8万元装扮起了一座200平米的博物馆,钱居然还剩下一点点,正好用作开馆仪式。
好歌一路
    2002年6月12日,陕西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博物馆正式成立。它将以中国第一座综合性妇女博物馆被载入史册。从1991年李小江在河南筹建算起,它自孕育到诞生用了整整11年。来西安近5年时间里,零零星星收集、征集、受捐的藏品也有了一些,建馆的时候,藏品数量已经由471件增加到了600多件。
    后来的路虽然也有波澜、也有坎坷,也有眼泪、也有无奈,可是,这些都不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在妇女文化博物馆的历史上,建馆,是一座分水岭,一个转折点。打那以后,这个小小的博物馆开始出现在国内、海外的媒体上,打那以后,省妇联、全国妇联开始关注它,打那以后,它在中国妇女研究领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打那以后,学校开始将它另眼相看,并有意识地将它打造为陕西师大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总之,所有的逆势都开始向顺势发展,所有的不利因素都开始变得有利,丑小鸭开始了历史性蜕变……
    不到两年,2004年春天,学校就决定将长安校区新建的图书馆副楼内为妇女博物馆辟出一层做展区。
    2006年9月,妇女文化博物馆正式由雁塔校区迁入长安校区新址,与学校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馆共同组建为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妇女馆作为其中一个分馆,展区面积由原来的不足200平米扩展到1000平米,藏品增至1200件。至今天为止,馆里的藏品已达到2100余件。
    2010年1月,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北京创建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正式开馆,展馆巨大,展品巨多。无庸讳言,我们小小的博物馆对这个巨型博物馆的创建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真希望全中国、全世界有更多更好的妇女博馆……
    就在此文即将完稿时,一件更大的喜事降临:香港爱心人士何崇本决定为陕西师范大学捐资两千万,支持建造一座教育博物馆。校长主持的论证会刚刚开过,新馆的设计工作由建筑大师张锦秋主持。届时,妇女文化博物馆将与学校另外的几个专题馆共同迁入新址。展现眼前的,是更宽阔的展区面积,更优美的展览环境,更现代化的展出手段……
一切的一切,令人目不暇接、猝不及防……
手有余香
    自1997年10月试展,到如今的13年间,博物馆积累下的参观者留言薄已有7大本。每天走进馆里,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翻阅这些薄子。为的是领略那种我中有你,你中有她的感动,去体验一种穿越年龄、身份、地域、民族的心灵触碰,去分享一份属于女人的体己话……忍不住摘下几段在这里,一为犒赏自己、二为酬劳同道。
    来这里的女人们,一遍遍地述说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心语:
    ——每一个展题都是一部深邃的书,一部关于整个民族衍生发展的史书。
    ——我看到的不只是“物”,更多的是活生生的妇女的命运……
    ——那是无声的,但绝对是有情的,是世界上一半人用其生命留下的一段历史;所有鲜活的生命,凝成冷冰冰的旧物,但那里面包括的不仅是一个个女性生命的历程,更是这些灵魂本身。
    ——静静的历史深处中的一种感悟,一段温情,一种残酷……所有这一切本应予以诉说的权利。  
    ——流逝的磨难……
    ——今日一见,深感女性文化的博大精深,压抑之下亦能如此灿烂,让我倍感骄傲。
    ——来到这里,我从同情,悲悯,到惊叹,震摄,女人真是太强悍了……
    ——女性的生命伸展成青山流水般的沉重与流畅,是女性苦泪的沉淀,还是有如零落的桃花,飞逝天尽呢?悲哀与欢乐中的焦灼是女性的真谛吧,我想大概是。
    走过的男人们,惊异于他们以往不曾看到过的世界:
    ——在这,我才刚刚学着倾听。在沉默中倾听。因为,“文明”所赋予我的一切教养,还没有提供我与之“对话”基础。
    ——被压抑的女性在此以博物馆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自己隐秘的精神。从而,隐私在此恢复到了她本来的文化高度。我作为一个男性,为能被允许一瞥这种深深埋藏的精神而感谢与感动。
    ——我感到了妇女的重要。忍受着封建的习俗,去支撑家庭,去爱护丈夫和孩子,我真正认识到了女人的不容易……
    ——让人对妇女产生莫名的敬意……
    ——在这里看到了世界的另一半,震撼。超出想象!看过多少个博物馆,唯有这次耳目一新,谢谢开拓者给人们提供了精美的文化大餐。
    ——仅为来看恐怕是不够的,也许应该做点什么,不论早晚。
    ——感动啊!从今天起,学会去关心、关爱、关注、尊重身边的女性。
在这里工作过的学生志愿者,留下晶莹的汗水,带走永远的记忆:
    ——你听到了吗?她们过去的声音,凄冽又绝望。你走过吗?她们艰辛的历程,一直在开始。你愿意吗? 为她们争取权利而贡献一份力量。……
    ——离校在即,重游此馆,感慨万千,恋心依旧……
    ——开完毕业典礼又来看妇女博物馆,心里是满满的感动……买了一付耳环,15元,可以捐给博物馆……
    ——爱死你了!教会了我太多东西!
    ——马上就要离开了,才体会到对博物馆说声“再见”很难很难。我会永远记得这里的静谧和温馨,会记得老师们的关心和照顾,记得那些因我的讲解而爱上这里的中外游客……说声“爱你”,道声“珍重”,我的博物馆!
绚烂之极
    又是一个周末。被过午懒散的时光簇拥着,离开书桌,走出办公室,在展厅里徜徉……
    这里每一件东西都曾从我的指尖走过,我说得出它们什么时候来、从哪里来、如何来;我熟悉它们每一条肌理、每一道皱褶、每一点瑕疵;每每与它们含情对视,耳畔总有万马来奔的轰鸣……
    走廊里有喧哗,那是冬梅又在领着学生们浇花了。呼呼噜噜的清洁车声、稀里哗啦的流水声、嘻嘻哈哈的说笑声,环绕着绿葱葱水灵灵的回廊,在高大明亮的天井上空飘荡,忽高忽低,似有若无……那声音非人间所有,径直从天上洒落下来……
    整个展厅因之舞弄着她的诗意与灵动……
    上苍!我有何德何能,你赐我如此奢华的享受!
    这个无数女人奶水养大的女儿,如今已出落得如花似玉。
    准备着、等候着、期待着那一天:一个懂她、疼她、欣赏她,甘心为她付出并能享受这种付出的女人从我手中接过她,从此我便了无牵挂。到那时,我会隔周去馆里做一次志愿服务。
(本文摘选自人人网)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