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在西安举行
发布时间:2022-09-27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会务组)2022年9月23日至25日,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在西安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语言学会主办,我院及我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承办,商务印书馆、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办,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本届年会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国内8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位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和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线下会议,我校有9位教师作为正式代表作了报告,并有部分教师和研究生旁听了会议。

(大会现场)

大会开幕式由我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邢向东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党怀兴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张伯江研究员先后致辞。党怀兴副校长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盛会,并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和科研情况,尤其是中文学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感谢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中文学科的支持。张伯江会长对承办本届年会的我校和各个协办单位表示感谢,从如何认识和论证语言学的时代价值、如何处理好学术共性和民族立场问题、如何对接国家和社会对语言学人才的需求导向三个方面,反思了语言学的发展方向和学科设置。最后,张伯江会长还谈到,中国语言学有一支严谨求实、守正创新的队伍,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几任老会长心心念念的“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理想仍未实现,任务仍然艰巨,希望学术年会的报告和研讨能够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本届年会于9月23日上午和9月25日下午举行了两场大会报告,共有10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

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造句法和0-2逻辑》

黄 行(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官宣话语体系》

郭锐(北京大学中文系):《“有点儿+形容词”的程度语义学分析》

徐正考(吉林大学文学院):《略论出土两汉器物铭文的语料价值》

顾黔(南京大学文学院):《江淮官话及其历史演变研究》

张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语法关系的推导》

王云路(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读安大简(二):“颠沛”的本字——再论汉语词义的

“殊途同归”现象》

邵敬敏(暨南大学文学院):《上海方言程度补语及后缀的超夸张贬义倾向及其解释》

汪维辉(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古代文献解读中的“当代语感干扰”问题》

党怀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假借学说的前世今生》

分组报告共计16场,宣读133篇论文,与会学者就汉语史、古文字、现代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语言规划与政策、语言应用等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分组报告)

(分组报告)

(分组报告)

本届年会期间还完成了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9月23日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听取了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依据选举办法,选出87位学者为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9月24日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主要负责人,听取并讨论中国语言学会四个分支机构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74份入会申请。

(会员代表大会)

9月25日举行的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完权研究员主持。我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邢向东教授做会议总结,邢向东教授从现代汉语及语法理论,汉语史和文字、音韵、训诂,汉语方言,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及学术史研究四个版块对学会分组会议研讨的文章进行概括和点评。指出本次年会的学术研讨反映了三个特点:第一,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表现为事实驱动,理论与方法驱动,社会需求驱动;第二,贯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语言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第三,青年学者成为语言研究的生力军。本次学术年会充分展示了近年来语言研究的新进展,将对未来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邢向东教授作会议总结)

闭幕式上,吉林大学徐正考教授作为下届年会承办单位代表发言,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最后,完权研究员宣布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完成所有议程,圆满闭幕!

本届年会的论文将在会后遴选收入《中国语言学报》第二十一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将于2024年在吉林大学举行。

在本届年会上作学术报告的我校教师名单及论文题目:

党怀兴:《假借学说的前世今生》

黑维强、李 想:《论契约文书时空特征词及其形成原因与研究价值》

黄瑞玲、黄燕旋:《揭阳方言否定成分“无”的功能与演变》

马若宏、杜 敏:《新媒体语言使用安全的关键问题及实践维度》

乔全生、高晓慧:《晋方言分立对汉语方言学的重要贡献》

石 慧:《官话方言知庄章组的读音类型及历史演变》

王立永、张 韧:《汉语对举格式的足句机制:以非核心论元允准结构为例》

惠红军:《上古汉语的原创隐喻和原创转喻》

邢向东:《陕北神木话的“吼是”“说吼是”》